因为我是留守儿童,免不了对父母会有浓烈的思念,想知道父母打工的远方是什么样子,想告诉他们家乡的所有新鲜事情。
杨刚,1988年12月生于贵州省纳雍县,中国诗人阵线网站长,《中国诗人阵线》主编。在《中国诗人阵线》《诗刊》《山东文学》《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新民晚报》《贵州民族报》《当代教育》等刊物发表诗歌数百首,有作品入选高中校本教材。著有诗集《挑起生活上路》《窈窕阳光》等。
蒋能:“乡音被异域的人流挤压/升温 蒸发/像风暴卷起尘沙//我牵一匹瘦马/背负烈酒、诗歌以及乡愁/决心 把天涯流浪成家”(《天涯逐梦》)
你早期的诗歌短小精悍,具有音乐节奏之美,不少诗歌直接成了不折不扣的歌词,如《毕节恋歌》就被谱曲,进行演唱。你是什么时候与诗歌发生关系的?最初的诗歌写作受到哪些人或事的影响?
杨刚:大约是在2001年,我当时11岁左右,开始尝试写诗,最初的动力是因为我所读到的都是别人的故事,很不过瘾,也是在那时候,感觉到自己有很多话想说。因为我是留守儿童,免不了对父母会有浓烈的思念,想知道父母打工的远方是什么样子,想告诉他们家乡的所有新鲜事情。
我的诗歌启蒙来源于两本残缺的诗集,一本是《志摩的诗》,一本是《散文诗》杂志。《散文诗》记不清是哪一期了,是我从小伙伴邹森荣处淘来的,当期的头条诗人是李茂鸣,他的散文诗《做一个农民的儿子》让我在上初一的时候获得了班上某个诗歌朗诵比赛的第一名,到现在我还能清晰的记得其中的句子:“做一个农民的儿子,你必须学会识别庄稼与杂草、农药的真伪……做一个农民的儿子,你必须走遍天涯,又回到家里”!《志摩的诗》只有半册,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人的手才流传到我手里的,最后又不知道去了哪里。但是它陪伴我度过了童年时期的很多欢乐时光。一个男人(徐志摩)和两个女人(陆小曼和林徽因)的爱情和非爱情故事,其实严格地来说,还应该算上张幼仪,我在徐志摩的诗歌中读到了他们的家族、爱情、事业和命运。
蒋能:早在2012之前,你就出版了诗集《挑着生活上路》,请你介绍一下这部诗集。
杨刚:第一本诗集是我21岁之前的作品,大多是在网吧创作完成的,那些文字是我排解忧愁和寂寞的良药,非常感谢著名诗人杨林老师为我作序,对我来说这是非常大的鼓励。那些日子我的生活状况非常糟糕,或守着流水线工作,或在酒店、商场打工,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那些文字凝聚着我打工生涯的辛酸和曲折,有时候还有眼泪和汗水。也是《挑起生活上路》这本诗集,让我收获了第一批喜欢和支持我的读者。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写下的句子:如果没有人告诉你/你就不知道/把人当机器运行是工厂/的老板们/吃苦耐劳的标准/如果没有经历过/你就不知道/一无所有时向倾心的女孩表白/未完成的故事会像一堆废铁/被机器压扁(《少年故事》)
蒋能:2013年,你参与《中国小诗》杂志的编辑工作,由《中国小诗》创意并推出《诗歌日历》,现在看来,中国诗坛出现各种版本的《诗歌日历》,非常受人欢迎,说明当年《中国小诗》的创意是成功的。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中国小诗》,以及你和《中国小诗》的关系。
杨刚:《中国小诗》是一本诗歌民刊,鼎盛时期的读者群除了涵盖大陆所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外,还涉及到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与之并生的是中国小诗网,由俞小明先生创建,由著名诗人杨正春担任站长,著名微型诗人、诗评家赖杨刚、亚夫、蓉儿担任副站长,是中国第一个专注于小诗创作和研究的展示平台。我是超级版主之一。早些时候有一个文化公司,董事长是诗人俞小明,原本我持股12%,后来因个人原因退股了。
我曾经连续数月在中国小诗网创作,期间得到了赖杨刚等老师的悉心指导,受益匪浅。之后我参与了数期《中国小诗》的编撰工作,由于编辑们身处不同城市,选稿的时候大家同一时间聚在同一个QQ群选稿。据我所知:除了我之外,罗龙、史迅、李枝能、朱西章等纳雍籍诗人均在《中国小诗》上发表过诗歌作品。我曾经把《中国小诗》推荐到广东某大型书店上架销售,遗憾的是后来在官方的巡查中因为是香港书号而被定义为非法出版物全部下架,这对我打击很大,余下的部分《中国小诗》和我打工期间收藏的不少书籍都通过诗人郭勇捐献给了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牛场乡的果宝小学,现在也许还能找到一些。
中国小诗2012年就推出诗歌日历了,应该是国内首创,核心观点就是:“每天一首诗,让生活充满诗意”。2013年也搞了日历,还记得我入选的诗歌是《杜鹃花开》,这首诗后来有幸进入了画家刘玉林先生的视野,他请了书法家题字于其受邀为毕节图书馆创作的巨幅作品《杜鹃》当中,现在还能在毕节图书馆的墙上看见:“红色白色的鱼群\从海底的春天游来\清风抚过\香满人间”。直到今天,这一创意还在被无数人模仿,但是核心依然没变,还是原来的每日一诗,从这一点来说,诗歌日历是开创历史的壮举,对中国诗坛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蒋能:2014年底,你出版第二部诗集《窈窕阳光》。诗集《窈窕阳光》的诗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纯真的想象,闪现理性的光芒。请你介绍一下第二部诗集《窈窕阳光》。
杨刚:《窈窕阳光》大概可以算是在《挑起生活上路》之后给自己,也是给喜欢和支持我的读者们的一个交待吧。《窈窕阳光》收录了我2013至2014年创作的诗歌75首,请了李发模、李少君、杨林、居一、徐源、王单单等著名诗人写了推荐语。其实里面有部分诗歌曾在《挑起生活上路》当中出现过,题材大多数取于贵州这片土地,创作也开始有了技法。说到这本书,要特别感谢诗人王晋为我设计封面,感谢你(蒋能)加班加点的为我排版,如果没有大家帮助,这本诗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出来。还记得2014年11月24日,我们一起在当代贵州传媒大楼二楼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当天的主角是你的《错枝》和我的《窈窕阳光》。由贵州省诗人协会主办,法制生活报社等单位协办的“蒋能、杨刚新书发布会”。
贵州省作协副主席、《山花》主编李寂荡,《法制生活报》总编王东,《当代教育》主编王家洋,《贵州诗人》执行主编郭思思,《教育现代化》副主编李厚安以及陈绍陟、王庆、卡西、朱家准、睁眠、王诗明、陈再雄等20余人参加了活动。发布会是诗人周泓洁给我们主持的。
蒋能:2015年初,你开始创办《中国诗人阵线》杂志、网站、微信号,《中国诗人阵线》得到了众多诗人的支持。请你介绍一下《中国诗人阵线》。
杨刚:严格来说,“中国诗人阵线”这一概念早在2015年之前就有了,最早的定义是一个民间诗歌部落,秉承为好诗找读者,为读者觅好诗的宗旨,为诗歌点赞,为诗人加油!
中国诗人阵线2011年6月1日建立QQ群;2011年12月16日开通新浪博客;2012年12月15日诗人阵线微刊创刊成功;2015年12月2日《中国诗人阵线》创刊成功;2016年1月29日中国诗人阵线网正式上线。中国诗人阵线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社团+QQ群+博客+网站+微刊+纸刊六位一体,在全国各类诗歌团体中独树一帜。
期间陆续得到了赵卫峰、左岸、王家洋、杨林,杨克、杨炼,南鸥、漠血、吉狄马加、刘年、阿诺阿布、杨豪、朵拉、苏枍北、青小衣、霜扣儿等诗人给予的无私而真诚的帮助,王晋、袁宏、侯舒啸、刘十六、冒号、王立世、郝建荣、胭脂茉莉、欧阳振华、程勰、陈红为、崔荣德、程沧海、母昌柏、赵旗、龙威、陈哈林、朱伏龙、罗启晁、才仁久丁、朱西章、李章顺、林辉、韦元龙、周传利等中国诗人阵线主席团成员对中国诗人阵线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出钱最多的是诗人侯舒啸,出力最多的是诗人王晋,他们都是中国诗人阵线常务副主席兼《中国诗人阵线》副主编。
中国诗人阵线这几年我经手的诗歌前后应该有数十万首了,超过了很多人一辈子的阅读量,以前在博客、QQ群和邮箱选稿,后来在网站上选,也请了一些比较著名的诗人帮忙选稿。为诗歌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如果用来干别的事情,也许早就发财致富了。
蒋能:你一般在什么状态下写诗?主要进行哪些题材的诗歌创作?发表了哪些作品?参加过哪些重大文学活动?
杨刚:我在忍不住想说点什么的时候和无聊的时候写诗,早期题材主要集中在爱情方面,后来开始重点关注生活,尤其是乡村生活,其实我看见的乡村在一定程度上很疼,我书写的主要是童年时的乡村,那些人,那些事都是我曾经熟悉无比而现在又逐渐远离和忘却的。发表过比较重要的作品有《代凯田坝》《你是我的春天》《一棵树和我》(组诗)、《想忘记》(组诗)等分别发表于《诗刊》《山东文学》等。参加过的活动不少,比较大一些的有:2013年“首届贵州诗歌节” 、2014年“长沙《诗刊》纸媒与网络论坛”和2015年“镇江中国小诗年会”,还有2016年“80后侗族诗人杨光焕诗歌配乐朗诵会”等。期间会遇到老朋友,也能结识新朋友,受益良多。
蒋能:你从事诗歌创作以来,得到过哪些人的帮助?
杨刚:帮助过我的人实在太多了,在创作方面帮助比较大的最早的时候是深圳诗人人石,我们一起在烟雨红尘文学网写诗;然后是四川诗人赖杨刚,我们在中国小诗网认识,他经常和我开视频聊诗歌,给我修改过很多诗歌;再后来是湖南诗人杨林,他主编的《新诗会》我也是编辑,当时在新诗会网,认识了很多外省优秀诗人,还请他给了我的诗集《挑起生活上路》作序,他经常在QQ群指点我们写诗,一起学习的还有潘桂林、范文胜、贺予飞等诗人,他也给我修改过不少诗歌,还送了我很多珍贵的诗集,他的著作我基本都有;最后是贵州诗人朱永富,我写了诗歌丢给他看,都会抽空给出意见,他的很多意见都有画龙点睛之妙。他们都是我亦师亦友的朋友和大哥,从不藏私,有什么都话可以直接说,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和提携。另外,王家洋老师和杨豪老师慷慨解囊,资助了我的第一期《中国诗人阵线》,对我帮助非常巨大;吉狄马加老师为我的中国诗人阵线网题名,王晋老师给我设计和排版了很多期《中国诗人阵线》,阿诺阿布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原创稿件,李发模、杨炼、李少君等老师给我写了推荐语,左岸老师、赵卫峰老师为《中国诗人阵线》作序等。赵卫峰老师经常打电话或发微信鼓励我好好搞,还有诗人周泓洁支持了我的新书发布会等,诗人徐源给我约稿,也曾给了我不少指点和鼓励,还记得他拿着我的诗歌向某编辑推荐说我进步非常巨大的画面,非常感动。
蒋能:在你看来,一首好的诗歌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些诗歌?
杨刚:关于好诗,我也请教过很多著名诗人,大家都无法给出统一并令人信服的标准,笼统的回答就是“好诗的标准就是好诗”。我个人认为:一首好诗,必须让读者能读懂并能体会到其中的诗意,这个非常重要。只要是自己的我都挺喜欢的,每一个文字都是我曾经活着的见证。著名诗人李少君在给我诗集写的推荐语中说到:“杨刚擅长写短诗,短诗难写,一是要在很短的篇幅内组织和布局出一个诗意结构,二是对语言的要求更精炼,更奇妙。短诗有苏州园林之妙,精巧细腻,又要包罗万象。所以,写短诗,相当于要用简单的食材做一顿美味佳肴,用很少的原料制作出一个小巧玲珑的艺术品,难度可想而知”。
我就借此机会贴几首短诗请大家指正吧!
红尘夜
霓虹弄乱街道 汽车
从容穿过人力车夫的目光
一位年迈的乞丐 举起瓷碗
一个有缺口的夜
乌木鱼雕
一棵树 睡了
醒在 千年之后
发现自己
变成鱼游在天空
大厦
我要建一座大厦
地基要低到
地狱磷火之下
封顶要高到
天堂祥云之上
用阳光贴墙纸
用星空铺地毯
推开窗便是
人间的鸟语花香
村庄 傍晚
碧翠竟然把村子藏在树林之中
月亮觊觎已久,太阳觊觎已久
为了宁静,它们大打出手
最终却便宜了
与世无争的炊烟
种一棵树
我想种一棵杉树
盖房子可以用
结婚时造床也可以用
离开人世之时
造一副棺材还可以用
最好可以 把自己
埋在树下
让它替我继续活着
蒋能:你如何评价纳雍的现代诗歌生态?你认为纳雍现代诗歌在贵州处于什么位置?在全国处于什么位置?做出判断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纳雍现代诗歌存在哪些短板?应该如何扬长避短?
杨刚:纳雍诗歌生态应该说是比较好的,有传承,有创新,最可贵的是纳雍诗人的自觉性。毫无疑问,纳雍诗歌现在还是处于贵州第一梯队里面的,但在国内来说还谈不上特别优秀,虽然纳雍有若干实力不俗的诗人,但是不能固步自封,放眼全国,优秀诗人多如牛毛,不说远一些的福建、广东、河北等地的诗歌情况,就说附近的四川、湖南、云南等地也不见得比贵州弱。至于理由,基本上一群地标性诗人就能说明问题了,广东杨克,福建舒婷,河北大解、霍俊明,四川龚学敏,湖南杨林、李少君、刘年,云南雷平阳、于坚、王单单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人。纳雍现代诗歌存在的短板其实挺多,首先是受教育程度不足,和省外诗人动辄博士硕士相比,纳雍诗人学历普遍偏低,据我所知,初高中学历的就占了不小的比例,虽然学历和诗歌创作水平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诗人的发挥和限制诗人的创造性。其次是官方支持力度不够,在纳雍,诗人和洋芋一样不值钱,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尊重。不过洋芋尚且能在烙锅店里找到尊严,相信诗人也能在远方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主张扬长不避短,既要发挥优势,也要正视不足,我们的优势就是纳雍这片土地上厚重且丰富的文化,我们的不足就是相对闭塞,对外面新鲜事物的学习和了解比较滞后,这一特点在老一辈诗人身上表现较为明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纳雍与外界的信息连接更加简便和快捷了,我确信这是最好的机遇,我们可以对内深挖,不断优化和完善,对外加强宣传推介,让纳雍诗歌像特产一样走出去,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手段。
蒋能:你对“诗乡纳雍”文化建设有何看法和建议?
杨刚:“诗乡纳雍”是一块极具含金量的招牌,是体现纳雍文化软实力的最佳载体,关于“诗乡纳雍”的建设和纳雍诗歌的发展,我作如下建议。
一、深入挖掘纳雍本土传统文化,比如吸收民歌中的养分等。通过加工锻造,让纳雍本土传统文化闪耀新的光芒。
二、组建纳雍专业诗歌团体,如纳雍诗人协会,加强与省内外诗歌团体的学习和交流。
三、设立固定的诗歌节和诗歌奖,诗歌节可以最大限度地宣传推广本土诗人和诗歌,也是本土诗人和国内优秀诗人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平台。诗歌奖用以鼓励在诗歌创作中取得较大成绩的纳雍诗人。
四、加强纳雍诗人内部的交流,让诗歌在宣传和推介纳雍旅游和文化方面起到实际作用。
——选自《觉醒与回声:纳雍诗人访谈录》(蒋能著,团结出版社,2017年12月)
欢迎批评,欢迎转载,欢迎发表,欢迎传播